圖靈學院內的文章包含三大主題:ESG浄零實驗室、AI實驗室及精實管理實驗室,我們會不定期分享相關主題之文章,也歡迎並對前述主題有興趣的學員投稿分享您的見解  (我要投稿)

圖靈學院創辦人 科楠老師的願景

新加坡斥資7640萬美元購買自然碳信用額度:小國大戰略的氣候金融新局

 

圖靈學院
科楠偵碳事務所
2025-9-25

 

    新加坡政府宣布投入7640萬美元,向迦納、秘魯及巴拉圭三國購買自然碳信用額度。這項決策展現城市國家在全球碳市場的戰略布局,也反映小國如何運用國際合作實現氣候目標。

 

Source: Ministry of Sustainability and the Environment, Singapore

 

破解地理限制的戰略投資

 

    新加坡面積僅719平方公里,國土限制成為減碳最大障礙。全球碳圖譜顯示,新加坡排名第57大排放國。這個城市國家95%能源依賴天然氣,缺乏發展水力、風能、地熱的地理條件。政府選擇向外尋求碳信用額度,正是突破本土減碳瓶頸的務實做法。

 

這筆總值1.04億新元的合約,將購買217.5萬噸碳信用額度。每個信用額度代表一噸二氧化碳的減排或移除量。項目聚焦森林保護、土地復育、碳封存等自然解決方案。政府強調所有信用額度必須符合嚴格品質標準,確保減排效果真實、可測量、可驗證。

 

巴黎協定第六條的實踐樣本

 

    新加坡透過《巴黎協定》第六條機制購買碳信用額度。這項條款允許國家跨國界交易減排成果,為發達國家提供靈活減碳路徑。新加坡已與迦納、泰國、盧安達等多國簽署雙邊碳信用轉移協議,建構覆蓋三大洲的合作網絡。

 

與迦納的實施協議要求2%信用額度在核發時註銷,5%收益用於迦納氣候調適。這些機制確保合作夥伴獲得實質收益,避免碳信用額度淪為純粹金融商品。新加坡透過嚴格監管框架,建立可信的國際碳合作模式。

 

自然碳信用成為市場主流

 

    自然碳信用額度涵蓋森林保護、生態復育、防止土地退化等項目。這類解決方案同時帶來氣候及社會效益。森林吸收二氧化碳的同時,為野生動物提供棲息地,為當地社區創造資源。造林活動創造就業機會,改善土壤健康,支持水循環。

 

 

分析師指出,2024年自然碳信用額度占全球自願碳市場交易量40%以上。相比能源類信用額度,自然解決方案往往售價更高。迦納、秘魯、巴拉圭的項目將為當地帶來永續發展資金,協助支付森林巡護、社區計畫、基礎建設等費用。

 

新加坡碳市場中心戰略

 

    全球自願碳市場2024年價值約20億美元,預計2030年可達500億美元。新加坡積極布局,期望成為區域碳交易金融中心。政府推出氣候影響交易所(CIX),提供高品質碳信用額度交易平台。CIX運用衛星監測、機器學習、區塊鏈技術,提升碳信用額度透明度與品質。

 

 

CIX由新加坡交易所、淡馬錫、星展銀行、渣打銀行共同成立。平台已吸引雪佛龍、韋托爾、中金公司等大型企業參與交易。交易所採用納斯達克市場服務平台,提升價格透明度及交易匹配效率。每日30分鐘流動性窗口彙集亞洲、歐洲、中東買賣方,協助建立基準價格。

 

碳稅制度推動減排轉型

 

    新加坡自2019年開始徵收碳稅,稅率從每噸5新元起步。2024年及2025年提升至25新元,2026年跳升至45新元,2030年將達50-80新元水準。政府允許企業使用符合資格的國際碳信用額度,抵銷最多5%應稅排放量。

 

這項政策為企業提供減排彈性。對於難以減排的產業,國際碳信用額度提供另一條脫碳路徑。企業可將財政資源導向支持全球減排或移除項目。政府制定七項資格標準,確保碳信用額度具備高度環境完整性。

 

發展中國家的機會與挑戰

 

    對迦納、秘魯、巴拉圭而言,出售碳信用額度帶來永續發展資金。森林保護項目常面臨資源限制,碳金融協助支付打擊非法伐木、社區計畫、保育基礎建設等費用。收益分享機制讓社區從教育、醫療、用水等方面受益。

 

碳金融也在農村地區創造就業機會。植樹、土地復育、保育區管理都需要在地勞工。社區可透過收益分享計畫改善生活品質。連結新加坡市場讓這些國家的項目獲得更高知名度及信譽,吸引其他政府或企業投資。

 

小國模式的全球意義

 

    新加坡的做法展現國際碳市場如何開始規模化。《巴黎協定》允許國家交易碳信用額度以達成國家目標,讓資金從資源匱乏的富裕國家流向擁有大片森林生態系統的國家。專家認為這種合作模式至關重要。

 

達成全球氣候目標需要深度國內減排,同時大規模保護自然生態系統。碳市場為後者提供融資機制。新加坡的舉措可能激勵其他小型富裕國家跟進。若成功,這套模式可能成為發達經濟體支持發展中地區氣候行動的藍圖。

 

技術創新提升市場信任

 

    新加坡運用先進技術解決碳市場信任危機。CIX平台整合衛星監測系統,即時追蹤森林覆蓋變化。機器學習演算法分析項目績效數據,識別異常模式。區塊鏈技術確保交易記錄不可篡改,提升整體透明度。

 

平台與國際評級機構合作,提供獨立項目評估。所有上架項目經過內部評估,檢視碳封存績效、治理風險管理、社會完整性、生物多樣性貢獻。第三方評級機構如Sylvera提供額外驗證,協助買方判斷項目品質。

 

亞洲碳市場發展態勢

 

    新加坡的碳市場布局帶動亞洲地區發展。印尼於2023年9月啟動IDX碳交易所,累計交易量達155萬噸,總值超過466萬美元。五個碳信用項目已上架,涵蓋再生能源及能源效率領域。今年起印尼允許外國實體在平台購買碳信用額度。

 

越南計劃2028年推出全國排放交易系統,試點階段將於2025年6月開始。第一階段涵蓋年排放量3000噸以上設施,包括地熱、鋼鐵、水泥等約150家企業。泰國與新加坡簽署首份東南亞碳信用轉移協議,為區域合作建立先例。

 

企業減碳策略新選擇

 

    中國騰訊承諾15年內向淡馬錫支持的投資公司GenZero購買至少100萬個碳信用額度。這種長期採購協議在新加坡相當罕見,展現企業對高品質碳信用額度的需求。新加坡企業可透過CIX平台取得經過嚴格篩選的自然解決方案項目。

 

跨國企業如雪佛龍、必和必拓等已透過CIX購買碳信用額度。新加坡本地中小企業如Rentalworks、Singfar也參與自願碳市場。企業將碳信用額度視為氣候緩解策略的一環,補強內部脫碳努力。

國際航空業的合規需求

 

國際航空碳抵銷及減排計畫(CORSIA)為航空業帶來合規壓力。CIX平台協助航空公司取得符合CORSIA要求的碳信用額度。專家強調關鍵時間窗口正在收窄,航空業利害關係人必須儘速確保優質碳信用額度供應。

 

航空業面臨減排壓力不斷增加,CORSIA合規成為營運必需及聲譽要求。CIX提供一站式解決方案,讓航空公司透過標準化合約交易大量碳信用額度。平台的每日定價機制協助建立基準價格,降低價格不確定性。

 

區域合作網絡擴張

 

    新加坡正與不丹、智利、越南、巴布亞紐幾內亞、盧旺達洽談新協議。這些夥伴關係強化新加坡作為碳市場中心的地位,同時將資金導入全球氣候行動。政府透過這個擴大的網絡,定位為全球碳市場可信賴的參與者。

 

合作網絡也協助夥伴國吸引氣候及保育項目資金。盧旺達實施協議聚焦能源效率提升、廢棄物管理、再生能源等領域。這些項目預計為盧旺達創造就業、改善環境治理,同時為新加坡提供經認證的碳抵銷量。

 

2050淨零目標的路徑規劃

 

    新加坡設定2035年排放量降至4500-5000萬噸目標,作為2050年淨零排放的階段性里程碑。政府計劃2035年進口4吉瓦低碳電力,占總能源需求約30%。透過與東盟國家電網互聯,增加綠色電力進口。

 

國際碳信用額度採購是實現長期目標的重要工具。政府估計2021-2030年期間,將使用高品質碳信用額度每年抵銷約250萬噸排放。2030年總排放量預計6251萬噸,透過碳信用額度使用降至6000萬噸目標。

 

新加坡的7640萬美元投資展現小國如何運用國際合作突破地理限制,建構全球碳市場領導地位。這套模式結合嚴格品質標準、先進技術平台、多邊合作網絡,為國際氣候金融提供可複製的成功案例。隨著亞洲碳市場持續發展,新加坡的戰略布局將成為區域氣候行動的重要推動力量。

 

 


參考資料來源

1. CarbonCredits.com - "Singapore to Buy $76.4M Worth of Nature-Based Carbon Credits"  
 

2. 新加坡可持續發展與環境部 - 碳信用合作實施協議     

 

3. Climate Impact X (CIX) 官方網站     

 

4. 新加坡交易所 - Climate Impact X (CIX) 介紹     

 

5. Nasdaq - CIX Exchange 發布新聞     

 

6. Reccessary - 亞洲碳市場前瞻報告     

 

7. 世界經濟論壇 - Climate Impact X 組織資料    

 

8. InfoLink Consulting - 自然碳解決方案市場分析    

 

9. 碳中和網 - 新加坡2035減排目標報告     

 

10. 理想碳網 - 新加坡國際碳信用抵稅標準     

 

11. S&P Global - 新加坡CIX交易平台報導      

 

12. Edelman Global Advisory - CIX碳交易所五大要點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