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靈學院/科楠/2024年9月7日
AI 工具的快速崛起
隨著技術的迅猛發展,生成式 AI 工具如 ChatGPT 正快速成為我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根據 CNBC 的報導,約有 46% 的教師和 48% 的學生每週至少使用一次 ChatGPT。這些工具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快速完成作業,還能為尋找專業或冷門資訊的使用者提供直截了當的答案。然而,隨著這些 AI 工具的廣泛使用,它們背後隱藏的環境影響也逐漸浮現。
ChatGPT 的問世約有兩年多時間,儘管它的便利性吸引了廣大使用者,許多學者和教育工作者仍對此工具持懷疑態度。這些工具可能會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也讓我們更依賴技術來完成日常工作。然而,比起教育領域的影響,AI 技術對於環境的衝擊顯得更加嚴峻。
高耗能與碳排放
運行 ChatGPT 的背後,是龐大的能源消耗。據研究顯示,ChatGPT 每天消耗超過 50 萬千瓦時的電力,預計到 2027 年,AI 所需的電力將達到瑞典、阿根廷等國家的用電量。生成式 AI 與傳統搜尋引擎的最大區別在於,前者需要強大的圖形處理單元(GPU)或張量處理單元(TPU)來處理和生成即時的文本,這些專用處理器的耗電量遠高於傳統的中央處理器(CPU)。
當電力被轉換成熱能時,必須使用大量水來冷卻這些運行 AI 模型的超級計算機。以 ChatGPT 背後的 GPT-3 訓練為例,僅在訓練階段,微軟就使用了大約 70 萬升的淡水。當你與 ChatGPT 進行 20 至 50 次互動時,大約會消耗 500 毫升的水。而微軟於 2022 年 7 月從美國西德梅因河抽取了約 1150 萬加侖的水,這占該地區總水資源使用量的 6%。
微軟的環保承諾
儘管如此,微軟仍然在其永續發展報告中表達了達成「淨零碳排放」的目標,並希望在 2030 年前實現「碳負排放」、「水資源正向」以及「零廢棄物」。然而,有趣的是,這些報告中並未提到 ChatGPT 等生成式 AI 工具在耗水方面的具體情況。這顯示出科技巨頭在推進永續發展目標時,仍然存在某些「選擇性忽視」的現象。
碳排放的隱憂
生成式 AI 工具的能源需求不僅限於電力,還涉及大量碳排放。從製造電池所需的鐵和鈷等礦物的開採,到技術設備的生產、運輸、使用以及最終處理,每一步驟都充滿了高碳排放。全球的化石燃料仍是主要的能源來源,而生成式 AI 的運行大大加劇了這一情況。
以 ChatGPT 為例,根據估算,ChatGPT 每年排放約 8.4 噸二氧化碳,這是一般人年均排放量的兩倍多。每次在 ChatGPT 上發送訊息時,會排放約 4.32 克二氧化碳,儘管這似乎是個微不足道的數字,但由於 ChatGPT 的交互性強,對話往往是多輪進行,這導致碳排放的總量持續累積。
有研究指出,使用 ChatGPT 進行 16 次查詢所消耗的電力,相當於煮沸一壺水,而 92593 次查詢的碳排放量則可與一趟從舊金山飛往西雅圖的往返航班相比。
其他 AI 模型的影響
ChatGPT 並非唯一一個對環境產生巨大影響的生成式 AI 工具。Google 最新推出的 AI 功能「Google Overview」也面臨類似的問題。每次使用 Google 的 AI 功能進行搜尋,約需 3 瓦時的電力。若將這個數字乘以每日全球搜尋量 85 億次,這相當於每天消耗約 295,138.88 瓦時或 295.14 千瓦時的電力,相當於為 7 台半的電動汽車充電。
根據《科學美國人》的估計,生成文字所需的能源成本是從資料庫中提取資訊的 30 倍。隨著 AI 工具的普及,這些能源消耗無法被忽視。
無法避免的技術依賴
儘管生成式 AI 對環境產生了如此大的影響,簡單地停止使用這些技術似乎並不現實。根據《福布斯》的報導,具備 AI 技能的工作職位在薪酬上比其他職位高出 20%。隨著越來越多的公司使用 AI 技術,對於技術的依賴已經成為現代社會的一部分。
大部分人無法完全脫離科技,然而,我們可以選擇要求科技公司更加透明地披露其環境影響,並確保他們對可持續發展的承諾不只是口號。
結論
生成式 AI 正快速成為現代社會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無論是在學術、商業還是日常生活中,它的應用越來越廣泛。然而,這些技術背後的環境成本也不容忽視。隨著 AI 工具的持續發展,我們必須在推動技術進步的同時,也更加關注其對環境的影響,並努力尋找更永續的解決方案。
科技的進步不應以環境的破壞為代價。我們作為使用者,可以選擇要求更高的透明度和責任感,推動科技公司在追求創新的同時,也重視地球的永續發展。
本文參考及引用:
Khadra於 The New Climate 中發表的文章《It’s Time To Take A Break From ChatGPT (and its variants): How innocent searches on the AI model have negative effects on emissions, the environment, and us》
Copyright © 2024 利創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Replace this text with information about you and your business or add information that will be useful for your custom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