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靈學院內的文章包含三大主題:ESG浄零實驗室、AI實驗室及精實管理實驗室,我們會不定期分享相關主題之文章,也歡迎並對前述主題有興趣的學員投稿分享您的見解  (我要投稿)

圖靈學院創辦人 科楠老師的願景

為人而設:微軟「人本超智慧」新航向


 

利創智能圖靈學院
科楠老師
2025-11-10


    微軟於 2025 年 11 月 6 日由 Mustafa Suleyman 發佈官方部落格《Towards Humanist Superintelligence》。他宣布成立名為 MAI Superintelligence Team 的新團隊,目標在於研發「人本超智慧」系統。微軟聲明指出,這項研發不追求「無限制、無邊界」的通用人工智慧(AGI),而是聚焦於實際可控、受限範疇的高階智慧系統,且其設計宗旨明確:為人類服務,而非超越人類主導地位。同時,該團隊將從醫療診斷、教育陪伴、清潔能源等領域切入,展現微軟將 ESG 框架與 AI 研究相結合的企圖。


微軟為何布局「人本超智慧」?

 

1. 行業競爭加劇

 

    目前大型科技公司如 Meta Platforms、OpenAI與微軟皆在爭奪前沿 AI 研發話語權。Meta 最近成立自己的「超智慧實驗室」,投入大量人才與資金。為避免在 AGI 競賽中落後,且為了更明確掌握核心技術,微軟決定調整策略,從以往合作、使用第三方模型的模式,逐步轉向自研及深耕專項智慧系統。

 

2. 轉向 ESG/可觸及成果導向

 

    作為 ESG顧問,我特別注意這一點:微軟在公告中強調「人類重要性高於 AI」與「人類居於主體位置」。這代表微軟將 AI 倫理、社會責任納入其技術發展脈絡。從 ESG 的角度看,這樣的布局有助於提升企業在「科技可持續性」與「社會價值創造」上的信任度。

 

3. 風險控管的考量

 

    在推動超智慧的同時,風險不可忽視。Suleyman 在部落格中指出:
「我們不是在任何成本下建造超智慧、沒有任何限制。」「含義、目的、限制—這些我們必須先問。」
對於 ESG 專案開發、企業策略與社會責任而言,這種公開強調「控制與對齊(alignment)」的姿態,正是未來 AI治理的關鍵。

 

人本超智慧的三大應用領域

 

1. 教育/個人陪伴系統

 

    微軟希望打造「每個人都可擁有的 AI 陪伴」,協助學習、行動、創造與支持。在教育面向,系統將依據每位學生的優勢與弱項,提供專屬學習建議、個人化練習與互動,擺脫「一刀切」模式。這在台灣的教育改革脈絡中,具備潛在應用與挑戰。

 

2. 醫療超智慧診斷系統

 

    微軟將醫療列為重點領域之一,預期在未來兩至三年內推出具「專家級診斷能力」的系統,能在範例挑戰(Case Challenge)中達成85 %正確率,而醫師平均正確率僅約20 %。這表示:若落地成功,將對醫療資源分配、偏鄉醫療、健康平等產生重大影響。對於台灣而言,搭配政府「遠距醫療」與健康照護構面,此一發展值得關注。

 

3. 清潔能源與科學突破

 

    微軟提出:能源需求到 2050 年預估提升 34 %,AI 將在新能源設計、電池儲存、碳移除材料、核融合等領域扮演催化角色。在 ESG 的「E」面向看,這意味企業科技佈局不僅於資訊領域,亦將跨入實體科學、生態系統與環境工程。台灣在製造業、電池、材料科技具備潛力;微軟策略或可啟發相關合作機會。


對台灣與 ESG 視角的觀察

 

1. 台灣科技生態的契機

 

    台灣具備半導體、製造與新材料優勢。微軟所設定的「清潔能源+科學突破」路徑,與台灣製造鏈節點具對接空間。若台灣企業或研發機構能與國際巨頭協作,將提升全球價值鏈地位。
教育與醫療應用也同樣關鍵:台灣長照需求增長、教育數位轉型加速。若「AI陪伴系統」與「醫療超智慧」導入台灣場景,需考量語言、文化、法律與倫理的本土化。

 

2. ESG 風險與監管挑戰

 

    儘管微軟強調「人類優先」、「受控設計」,但任何超智慧系統仍存以下風險:

  • 智慧系統設計若缺乏透明性,可能引發偏見或歧視。
  • 若導入醫療或能源場景,須符合法規、資料隱私、知情同意。
  • 自動化程度過高,可能產生就業結構調整或技能斷層。

 

對台灣企業與政府而言,需建立監管框架、倫理審查機制與社會參與管道。微軟的姿態可以視為「科技兼顧社會與環境責任」的示範。

 

潛在質疑與風險點

 

    雖然微軟宣稱不追求「無限制通用超智慧」,但市場及外界依然提出疑問:

  • 技術路徑是否如宣稱般專注於「專項超智慧」?是否仍存在通用化風險?
  • 在人才競賽、算力投入、數據資源方面,是否微軟能如其所言控制成本與風險?(有報導指出其股價在宣布後下跌)
  • 在全球監管框架尚未成熟的情況下,「人本超智慧」如何與不同司法體系、倫理規範協調?

 

對台灣而言,若過度依賴國際巨頭技術,也可能形成技術被動或依賴關係。因此,政策與產業要同時強化自主能力。


科技、社會與未來責任

 

    微軟的新布局展示兩個明確信號:

  • 科技公司正在將「願景」從純能力競賽轉向「社會價值創造」。
  • 超智慧這塊領域,不再只是技術挑戰,更是一場 ESG 意義的考驗。

 

對台灣企業、政府與學界而言,我們應積極參與這場競賽,而不是旁觀。將 AI 技術、ESG 議題與社會需求連結,是未來十年不可迴避的課題。

 


參考資料來源

 

1. Microsoft AI 部落格《Towards Humanist Superintelligence》, Mustafa Suleyman, 2025 11 06.


2. “Microsoft’s next big AI bet: building a ‘humanist superintelligence’”, Muhammad Zulhusni, ArtificialIntelligence-News, 2025 11 07.


3. “Microsoft launches ‘superintelligence’ team targeting medical diagnosis to start”, Reuters, 2025 11 06.


4. “Microsoft forms superintelligence team to rival Meta’s, stresses ‘humanist’ focus”, Business Insider, 2025 11 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