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靈學院內的文章包含三大主題:ESG浄零實驗室、AI實驗室及精實管理實驗室,我們會不定期分享相關主題之文章,也歡迎並對前述主題有興趣的學員投稿分享您的見解  (我要投稿)

台積電投資美國的關鍵進展:魏哲家會見川普,四年千億美元計畫浮現

 

 

圖靈學院
科楠
2025-03-05

 

    美東時間3月3日台積電 CEO 魏哲家與美國前總統川普會面,並傳出台積電計劃在未來四年內對美國投資高達千億美元。這一消息不僅震撼全球半導體市場,也讓美中科技戰與台灣半導體產業的未來走向再次成為焦點。

 

這場投資涉及的不僅是商業決策,更是全球供應鏈重塑、科技戰略佈局,以及台灣在地緣政治中的角色變化。本篇將深入探討台積電投資美國的影響、魏哲家見川普的意涵、以及美中台關係的重大變化。

 

台積電四年千億美元投資美國:美國的影響

 

1. 強化美國半導體供應鏈,降低對台灣依賴


美國政府長期以來希望減少對台灣晶片供應的依賴,確保國內供應鏈的自主性。台積電在亞利桑那州的工廠原本計畫投資 400 億美元,若擴增至 1,000 億美元,將使美國成為全球半導體製造的重要基地之一。

- 這將進一步強化美國晶片製造的本土化,減少因台海緊張局勢可能導致的供應鏈斷裂風險。
- 美國軍方對於台積電的高端晶片依賴甚深,台積電赴美設廠有助於確保軍事科技供應穩定,降低戰略風險。

 

2. 為何魏哲家會見川普?美國政治與半導體的結合


川普時期的「美國製造」政策推動企業回流,並在 2020 年成功促成台積電投資亞利桑那。魏哲家此次會見川普,可能涉及:
- 台積電與美國政府的政策協調,確保後續投資的補助與支持。
- 半導體產業發展方向的討論,美國對晶片戰略的重要性日益增加,可能希望台積電提供更多支持。
- 2024 美國大選影響:川普若重返白宮,可能強化「去中國化」科技政策,進一步推動台積電在美國擴張。

 

3. 半導體產業與美國戰略科技競爭


美國正在加快半導體產業鏈的重建,以降低對亞洲的依賴。台積電的大規模投資將:
- 吸引更多科技巨頭,如蘋果、輝達(NVIDIA)、高通等,將先進製程訂單轉向美國。
- 促使三星、英特爾在美國加大投資,以維持競爭力。
- 進一步擴大美國在人工智慧(AI)、超級計算、軍事科技等領域的領先地位。

 

中國的影響:台積電赴美讓中國科技進一步受限

 

1. 台積電擴張美國,中國半導體供應鏈斷裂


中國一直希望透過購買台積電晶片來發展高科技產業,但在美國的出口管制下,這一途徑已被嚴重阻斷:
- 5 奈米以下晶片禁令限制中國 AI 和軍事科技發展。
- 中國原計劃透過台積電迂迴取得高端晶片的策略徹底失效。
- 台積電產能轉向美國後,中國獲取高端晶片的可能性進一步下降。

 

2. 「舉國之力」半導體戰略升級


中國勢必強化其 半導體國產化政策,投入更多資金扶植本土企業(如中芯國際(SMIC))。然而:
- 技術落後 5 年以上,短期內仍無法超越台積電。
- 全球供應鏈封鎖,中國難以取得關鍵設備與材料(如荷蘭 ASML 極紫外光(EUV)設備)。
- 人才短缺與研發困境,中國的半導體研發環境仍無法與台積電匹敵。

中國可能透過加大政策補助、國際合作(與俄羅斯)來尋求突破,但短期內仍難以撼動台積電的技術領先地位。

 

台灣的影響:「矽盾」削弱?還是轉型契機?

 

1. 產業結構改變,台灣半導體競爭力受挑戰


台積電赴美投資規模擴大,使得台灣的產業優勢可能發生變化:
- 部分高階技術與人才外流,可能影響台灣的產業競爭力。
- 供應鏈變動,部分台灣的半導體廠商可能需要調整市場布局。

然而,台灣仍保有技術研發優勢,台積電將 2 奈米技術留在台灣,確保本土仍為全球最先進的半導體研發基地。

 

2. 台灣的「矽盾」是否受到影響?


「矽盾」(Silicon Shield)指的是台灣因為掌握全球最先進的晶片製造能力,而對美中兩國具有不可取代的價值。但隨著台積電產能轉移美國,這層保護是否會減弱?
- 部分學者認為,美國若降低對台灣的晶片依賴,未來在台海衝突時的軍事支持力度可能減弱。
- 但另一方面,台積電仍保留最先進技術在台灣,美國若要確保科技領先,仍需維持台灣的安全與穩定。

 

這將取決於台美合作的深化程度,台灣需要在美國的科技戰略中保持核心地位,以確保其「矽盾」作用不被削弱。

 

結論:台積電千億美元投資美國,全球科技戰局進入新時代

 

台積電的美國投資計畫,連同魏哲家會見川普,代表全球半導體版圖的重大變化:
- 美國將成為全球半導體製造新中心,降低對台依賴。
- 中國半導體產業進一步受限,技術自主化壓力倍增。
- 台灣需確保技術核心不外流,並深化與美國合作,以維持「矽盾」戰略價值。

 

未來的關鍵在於,台積電能否在全球供應鏈變革中維持其競爭力,以及美中科技戰如何影響半導體產業的長遠發展。這場 “晶片戰爭”,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