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靈學院內的文章包含三大主題:ESG浄零實驗室、AI實驗室及精實管理實驗室,我們會不定期分享相關主題之文章,也歡迎並對前述主題有興趣的學員投稿分享您的見解  (我要投稿)

台灣碳費開徵對大型排碳企業的影響:成本增加僅4.23%,能否促使企業加速低碳轉型?

 

 

 

圖靈學院
科楠
2024-11-7

 

引言

 

    隨著全球對碳排放控制的需求日益增強,台灣也隨之推動碳費政策,期望能以經濟手段激勵企業減少碳排放量。根據2024年10月21日公告,台灣碳費政策將於2025年1月1日正式上路。針對每噸CO2徵收300元的費率,大型排碳企業面臨的成本增加僅約4.23%。在此成本上升幅度並不算高的情況下,這樣的碳費政策是否能有效促進企業積極進行減碳專案?本文將深入探討此政策對大型排碳企業可能產生的正面和負面影響,並對其帶來的政策刺激效果進行分析。

 

台灣碳費政策的背景

 

    台灣的碳費政策自2025年開始,每噸CO2排放將徵收300元,針對每年排放超過25000噸的企業進行。這一政策的核心目標在於激勵大型排碳企業自我減排,並促進整體產業的低碳轉型。與此同時,政府也提供不同的優惠政策,對於進行減量專案的企業可以適用更優惠的費率,包括費率A與B的選擇。

 

碳費對於大型排碳企業的直接成本影響

 

    以台電的碳排放係數(0.494 kg CO2e/kWh)為基準進行計算,每噸CO2排放徵收300元,換算成每度電的碳費成本約為新台幣0.1482元。在目前台灣平均電價約為3.5元的情況下,碳費所帶來的每度電額外成本約增加4.23%。以這樣的成本增加幅度來看,對企業的財務負擔相對有限。

 


表:碳費vs.電價敏感度分析(本文作者整理製表)
 

企業的減排動機與政策刺激效果

 

    

    即使碳費對每度電的增加成本有限,這樣的政策仍然可能成為企業進行低碳轉型的推動力。以下列出幾個碳費政策可能帶來的正面影響:

 

1. 激勵企業進行減量專案:政策規定,企業如果進行符合標準的減量專案,可享有費率A或B的優惠。這樣的政策設計可以促使企業在營運過程中積極尋找減碳途徑,以降低碳費支出。

 

2. 提升綠色競爭力:隨著全球減碳政策趨嚴,企業的碳足跡成為國際市場上的一項競爭指標。碳費政策可以促使企業加強環境管理,從而提升其在國際市場上的綠色競爭力。

 

3. 推動企業技術創新:減少碳排放不僅僅是增加設備,而是需要創新技術來降低碳排放密度。碳費政策的推行,或將促使企業增加在低碳技術上的投入。

 

企業可能面臨的挑戰

 

    雖然碳費的增加成本相對不高,但大型排碳企業仍可能面臨一些挑戰:

 

1. 短期內的財務壓力:對於一些高耗能產業,例如水泥、鋼鐵等產業,碳費的累積成本仍然是一筆可觀的支出,特別是在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

 

2. 轉型成本:進行低碳轉型需要投入資金以升級設備或引入新技術,對企業的資金周轉與營運能力提出挑戰。

 

3. 政策透明性與執行難度:在政策推行初期,部分企業可能擔心政府對減量專案的核可標準及流程的透明度,從而影響他們的參與意願。

 

我們以高耗能行業如鋼鐵業和水泥業的案例的節能減排成本進行分析:

 

    在鋼鐵業和水泥業這些高耗能產業中,進行節能減排的每度電減少成本會因技術改造的需求、設備投資規模以及行業特性而異。以下是針對這兩個行業的節能措施及其每度電減少的可能成本範圍:

 

鋼鐵業

 

    鋼鐵業是高耗能產業,電力主要用於電弧爐、連鑄、軋鋼等環節。節能措施通常涉及大型設備的升級和流程優化,節能減碳的挑戰較大。以下是幾種典型的節能措施及其成本:

  • 高效電弧爐技術:更新或改進電弧爐能顯著減少電力消耗,但投資成本較高。每度電的減少成本估計約在 “1.5~3元”。
  • 熱能回收技術:鋼鐵製程中產生大量的餘熱,可利用熱能回收技術轉為電力或加熱水,節省能源。此技術的每度電減少成本約 “0.8~1.5元”。
  • 能源管理系統(EMS):EMS系統可優化電力使用,避免尖峰時段的電力消耗。每度電的減少成本約在 “0.5~1元”。

 

水泥業

 

    水泥業在製程中需要大量電力來驅動破碎機、磨機及加熱窯等設備。節能改造主要集中在設備更新和製程改良,以下是常見的節能措施及成本範圍:

  • 高效能磨機:升級至高效能磨機可顯著減少耗電量,每度電減少成本約在 1~2元”。
  • 餘熱發電系統:利用窯爐和冷卻系統產生的餘熱來發電,可以減少對外部電力的需求。每度電減少成本約 “0.7~1.2元”。
  • 替代燃料與能源管理:逐漸採用替代燃料並導入EMS系統來降低能源消耗。每度電的減少成本估計在 “.4~0.8元”。

 

減量專案的經濟誘因分析

 


    儘管節能減排的成本普遍高於當前的碳費率,高碳排放企業仍有理由推動減量專案,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幾點:

 

1. 未來碳費率可能提升:隨著全球碳政策日趨嚴格,未來碳費可能大幅上調(環境部亦預告2030年有可能上千元)。企業若現在不進行減量專案,未來將面臨更高的碳費負擔,提前減排可降低長期成本。

 

2. 全球市場與綠色競爭力:國際市場對碳足跡的要求提高,高碳排放企業若不進行減量,可能會失去競爭力,甚至無法進入某些綠色市場。因此,提升綠色競爭力成為長期戰略。

 

3. 投資者與利益相關者的壓力:投資者和金融機構日益重視ESG表現,碳排放較高的企業會面臨更高的融資成本或拒貸風險。因此,進行減量專案能增強投資者信心,降低融資風險。

 

4. 降低能源成本的長期效益:節能減排措施不僅減少碳費,還能提升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總能源成本。長期來看,這些措施能帶來穩定的經濟效益。

 

5. 政府補助與優惠政策:政府對減碳轉型提供補助或貸款優惠,企業若符合條件,實際減排成本可能降低,提升減量專案的經濟吸引力。

 

6. 碳市場與碳權交易:減量專案產生的減碳量可成為碳權出售,為企業創造額外收入,進一步抵銷減排成本。

 

7. 品牌形象與企業社會責任(CSR):現代消費者重視企業的環保責任。進行減排專案能提升品牌形象,吸引重視環保的客戶群。

 

 

綜合考量

 

    雖然從短期經濟誘因看,直接繳納碳費可能更具成本優勢,但考慮到長期的政策趨勢、國際市場需求、投資者壓力及能源成本效益,減量專案對於鋼鐵業、水泥業等高碳排產業來說,仍具多方面誘因。企業若能在減碳上走在前列,將有助於在低碳經濟中佔據競爭優勢。

 

結論

 

    儘管目前碳費相對較低,但隨著政策、經濟、金融、社會等因素推動,高耗能產業仍有強烈誘因去推動減量專案。這不僅能降低未來可能上升的碳費負擔,也有助於企業維持國際市場競爭力、獲得投資者支持,並實現可持續經營目標。面對碳費政策的推動,積極進行減量專案將是企業實現長期利益的重要策略。

 

The pictures in this article were generated by AI using the author’s prom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