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靈學院
科楠偵碳事務所
2025-7-25
2025年7月22日,SBTi(Science Based Targets initiative)正式發布《金融機構淨零標準 V1.0》(Financial Institutions Net-Zero Standard, 以下簡稱 FINZ 標準)。這份歷時四年、歷經兩輪公眾諮詢與試點測試的新標準,為全球銀行、保險、資產管理業者與資本市場機構提供了一套明確、量化且可驗證的氣候目標制定準則。
對於台灣金融界與實體產業來說,這不只是 ESG 的進階門檻,而是一場產業結構與資金配置的轉型風暴。
一、SBTi 為什麼要制定金融專屬的「淨零標準」?
以往,SBTi 主要聚焦在製造業與服務業的企業減碳,如今這份新標準首度將金融機構本身的「融資排放」(Financed Emissions)納入標準化規範。
原因很簡單:
> 一家銀行自己排放的碳可能微乎其微,但它放出去的錢,會放大百倍、千倍的排放足跡。
因此,SBTi 認為金融機構是實現全球淨零的關鍵槓桿者。透過這套標準,金融機構被要求:
二、FINZ 標準五大核心架構
1️⃣ 氣候承諾與組織邊界設定
金融機構須在組織層級(如控股公司)做出正式淨零承諾,涵蓋所有主要子公司與財務活動類型。若某項活動佔營收達5%,就必須納入計算。
2️⃣ 基準年與GHG排放盤查
選定不早於2020年的基準年,全面盤點所有融資活動的溫室氣體排放,包含Scope 3第15類(Financed Emissions)。
3️⃣ 擬定政策與設立目標
要求立即停止對煤炭擴張、新油氣專案的融資,並於2030年前完全停止對油氣公司的一般用途融資。也鼓勵金融機構推動「無毀林」與「零碳建築」的投融資政策。
4️⃣ 進度評估與公開揭露
金融機構須每年公開報告目標進展,並於近程目標期結束後更新與重驗目標。
5️⃣ 高誠信聲明
所有SBTi聲稱(Claims)需具有可驗證性、透明性、並符合標準與SBTi政策要求。
【來源:FINZ V1.0標準文件】
三、FINZ 對台灣金融業與產業的實質衝擊
1. 台灣金融機構將面臨「進入壁壘式」的ESG洗牌
SBTi 並未強制所有金融機構遵守,但國際投資人與氣候聯盟(如 GFANZ)早已將 SBTi 視為最低門檻。未來:
台灣若無對應政策與財務揭露義務,將在跨國併購、供應鏈融資、ESG債券發行等業務受限。
2.製造業與科技業將成「減碳融資焦點」與「高風險對象」
根據標準,金融機構需逐一分類其融資標的是否:
台灣出口導向的製造與半導體產業,如未具備淨零路徑、TCFD揭露、或無碳管理能力,恐被金融機構貼上「高排放」風險標籤,影響融資條件或遭排除於投資組合之外。
3. ESG數據與碳會計能力成為新核心競爭力
SBTi 強調「數據驅動」,台灣金融機構若要執行 FINZ:
這將推升對碳顧問、資訊系統、第三方查驗機構的需求,也為ESG科技新創打開藍海市場。
四、政策與實務建議:台灣不能再「慢半拍」
✅ 對政府的建議:
✅ 對產業的建議:
結語:
金融不再只是錢的事,而是氣候的事。
《金融機構淨零標準》象徵著全球綠色金融從「倡議階段」走入「制度實施」時代。這不是可做可不做的選項,而是攸關存續與競爭力的「最低門檻」。
台灣若要在國際淨零競局中不被邊緣化,就必須從金融機構開始,帶動全產業鏈的碳轉型。
延伸閱讀與參考資料:
如需協助制定企業或金融機構的SBTi目標、碳盤查策略或綠色金融轉型規劃,歡迎聯繫利創智能。
Copyright © 2025 利創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Replace this text with information about you and your business or add information that will be useful for your custom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