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s in Turing Academy cover three major themes: ESG Net Zero Laboratory, AI Laboratory and Lean Management Laboratory. We will share articles on related topics from time to time. We also welcome students who are interested in the above topics to submit articles and share them with you. Insights (I want to contribute)

美國重啟關鍵礦物戰略,台灣的機遇與隱憂

 

圖靈學院
科楠
2025-3-25

 

    依據CarbonCredits.com於2025年3月21日所刊出的報導,美國前總統唐納·川普於2025年3月20日動用《國防生產法》(Defense Production Act)之緊急權力,簽署了一項行政命令,以提高美國本土的關鍵礦物生產能力。這項決定表面上旨在降低美國對中國等外國供應商的依賴,強化國家安全與經濟自主性。然而,從台灣的觀點出發,這項政策的實施,可能會對全球供應鏈格局、氣候變遷議題及台美中三邊戰略產生更深層的影響。

 

    首先,美國選擇透過擴大國內礦物生產來減少對中國的依賴,凸顯出台灣在供應鏈重組過程中的特殊位置。長期以來,全球關鍵礦物供應鏈高度集中在中國,稀土元素與其他高科技製造的必備材料多由中國掌控。川普此次政策聚焦於鋰、鈷、鎳、稀土元素等關鍵礦物,並有可能擴及煤炭,試圖打破中國對這些戰略性資源的控制。台灣作為半導體與高科技製造的樞紐,勢必需要密切關注這項政策對供應鏈可能造成的震盪與調整。

 

    其次,美國新政的施行,可能使台灣在全球科技供應鏈中的戰略價值再度提升。隨著美國試圖降低對中國供應的依賴,未來可能加強與台灣、日本、澳洲等理念相近國家的合作,以建構新的供應鏈架構。台灣若能善加把握此機遇,將可在國際供應鏈中占據更具影響力的位置。

 

    但另一方面,美國將煤炭納入潛在的「關鍵礦物」範疇,則可能對氣候行動造成負面影響。雖然此舉有助於川普政府提振國內傳統能源產業,提升美國能源獨立性,但此舉與國際間推動碳中和的主流趨勢背道而馳。作為全球氣候倡議的積極參與者,台灣若與美國在清潔能源政策上出現分歧,將可能面臨政策與價值觀上的兩難。

美國此舉勢必加劇美中之間的競爭,也可能使全球經濟與安全局勢更加緊張。中國長期將稀土與關鍵礦物視為戰略資源,美國的單方面行動可能迫使中國採取更強硬的反制措施。對台灣而言,中美兩大強權間的競爭升溫可能增加區域不穩定性,台灣必須更加謹慎地在兩強之間維持平衡,避免成為地緣政治衝突的犧牲品。

 

    環境保護與永續議題也是值得台灣深思的層面。川普政府在強調經濟與國防安全之下,簡化礦業開發許可流程,忽略環境影響評估,恐將加劇環境污染與碳排放問題。作為一個積極投入綠色轉型的經濟體,台灣在面對國際市場可能逐步加重對永續供應鏈要求的情況下,須謹慎評估如何回應美國這種以經濟安全為重、忽視環境成本的發展模式。

 

    綜合而言,川普動用緊急權力提升美國關鍵礦物生產的決定,是典型的雙刃劍政策。一方面確實可望強化美國的戰略自主性,並為其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但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全球環境風險及地緣政治對抗的潛在可能。從台灣視角觀察,美國此項政策所釋放出的複雜訊號,提醒著台灣必須更精準地拿捏國際局勢變化,更深入地思考如何在全球經濟轉型、能源安全與永續發展的交叉路口,找到最符合自身利益的定位與方向。


Reference:
CARBON CREDITS.com:Donald Trump Uses Emergency Powers to Boost U.S. Critical Mineral (and Coal?) Produ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