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s in Turing Academy cover three major themes: ESG Net Zero Laboratory, AI Laboratory and Lean Management Laboratory. We will share articles on related topics from time to time. We also welcome students who are interested in the above topics to submit articles and share them with you. Insights (I want to contribute)

美國民眾移居歐洲的迷思:一位歐洲人的現實觀點

 

 

圖靈學院
科楠
2025-01-09


2024年美國政治動盪下的選擇


    2024年對美國自由派民眾來說,是一個充滿挑戰的年份。隨著前總統川普重返權力中心,許多美國人不再感到家園的歸屬感。一些人甚至萌生了移居歐洲的念頭,希望在另一片土地尋找安定。然而,居住在歐洲的作家莫娜·拉扎爾(Mona Lazar)在她發表在
Fourth Wave的一篇文章中,提出了對此計劃的警告。她強調,歐洲可能並非如想像中那樣的"綠洲"。

 

歐洲:夢想與現實的落差


    拉扎爾首先承認,歐洲在某些方面確實優於美國,例如全民健保、健康食品和經濟實惠的教育體系。此外,歐洲的槍支管制有效降低了暴力犯罪,令社會環境相對安全。


然而,拉扎爾提醒,這些優勢並不能掩蓋歐洲當前面臨的嚴峻挑戰。地緣政治的不穩定性使得歐洲處於俄羅斯威脅的最前線。隨著特朗普表態可能撤回對烏克蘭的支持,並考慮退出北約,歐洲的安全局勢可能進一步惡化。此外,全球性的經濟衰退和疫情影響,也讓極右勢力在多個歐盟國家崛起,例如芬蘭、義大利、匈牙利等地的極右政黨已進入政府核心。法國的政局更是動盪,議會不信任投票導致政府垮台。這些政治局勢讓她對歐洲的未來充滿擔憂。

 

文化衝突:歐美觀念的差異


    除了政治問題,文化上的隔閡也可能讓美國移民在歐洲舉步維艱。拉扎爾提到,她曾對美國的熱情好客和自然美景著迷,但歸國後卻發現,許多歐洲人對美國及其文化抱持著負面態度。她描述歐洲人普遍認為美國人"吵鬧、虛偽、自大",甚至會在背後對美國移民冷嘲熱諷。雖然這種偏見未必反映所有人的態度,但對於初來乍到的美國移民來說,可能是一種難以忽視的心理壓力。


極端化的威脅


    更令人憂心的是,拉扎爾指出,極權主義的根源正是歐洲。她認為,當前的歐洲正面臨著與美國類似的社會分裂和政治極化。她坦言,若有選擇,她寧願移居澳洲或紐西蘭,而不是留在這個"坐以待斃"的歐洲。


為什麼作者會有這樣的觀點?


1. 地緣政治的不安感
拉扎爾強調,歐洲的地理位置和歷史背景,使其始終面臨來自東方(俄羅斯)的安全威脅。隨著北約可能削弱對歐洲的支持,她的焦慮源於對國家安全的擔憂。這種恐懼並非無根據,因為俄烏戰爭已凸顯了歐洲在應對地緣政治衝突時的脆弱性。


2. 對極端主義的敏感
她提到極右勢力的崛起,反映了歐洲內部政治環境的不穩定性。對於深受極端主義之害的歐洲來說,這是一個歷史性的警鐘,而拉扎爾可能正是因為家族或個人經歷而對此問題格外敏感。


3. 文化認同的落差
作為一名旅居美國的歐洲人,她對兩地文化都有深入體會。她的文章展示了一種"文化夾縫"的視角:既對美國的開放文化感到欣賞,又不得不面對歐洲內部對美國刻板印象的壓力。這種矛盾情感可能是她選擇撰寫此文的動力。


4. 對理想國度的迷茫
她對未來的悲觀態度表明,她不僅對歐洲失望,對於全球大部分地區也不抱太多希望。這種"無處可逃"的心態,是現代許多人面對全球性危機時的普遍感受。


總結:美國人應該怎麼選擇?


    莫娜·拉扎爾的觀點或許帶有主觀色彩,但她的文章對於考慮移居歐洲的美國人來說,不失為一個重要的提醒。她強調,任何看似理想的選擇背後,都可能隱藏著難以預見的挑戰。在做出移民決定之前,了解當地的政治環境、文化氛圍,以及潛在的社會隔閡,是每個人應該審慎考慮的。


她最後提到的觀點或許最值得深思:"無論身在何處,我們都應該更關注如何改善當下,而不是一味尋找避風港。"


對於台灣人而言,應該審慎權衡移居的成本與風險,並嘗試在現有環境中創造更好的機會與可能性。同時,強化國際視野與參與,能讓個人與國家在挑戰中找到更長遠的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