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s in Turing Academy cover three major themes: ESG Net Zero Laboratory, AI Laboratory and Lean Management Laboratory. We will share articles on related topics from time to time. We also welcome students who are interested in the above topics to submit articles and share them with you. Insights (I want to contribute)

川普堅持關稅政策不縮緊:影響全球貿易與市場動向解析

 

 

圖靈學院
科楠
025-01-10

 

川普否認關稅政策收緊傳聞

 

    2025年1月6日,據《彭博社》報導,美國候任總統川普否認《華盛頓郵報》的一則消息,該報稱其幕僚正在考慮將關稅政策縮限至部分關鍵進口產品上。川普在社交媒體平台 Truth Social 上明確表示:「《華盛頓郵報》的報導根本是錯誤的,我的關稅政策不會收緊。」

 

《華盛頓郵報》的報導稱,川普的團隊正考慮對所有國家的部分進口商品徵收關稅,目標鎖定可能威脅國家或經濟安全的產品,與其競選期間提出的對所有商品實行10%-20%普遍關稅的計劃有所不同。經濟學家指出,若政策改變,可能減少關稅對消費者價格的影響,並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全球貿易模式的干擾。

 

市場反應與全球影響

 

    在傳聞傳出後,美元對主要貨幣的匯率下跌,彭博美元即期指數一度走低,但隨後因川普澄清而回升。市場投資者則因猜測政策影響有限,進一步押注美聯儲可能減息。

 

目前仍不清楚哪些行業或商品會被列為關稅目標,但有跡象顯示,川普可能聚焦於與國防、能源及醫療相關的關鍵產業。例如,對鋼、鐵、鋁和銅等國防供應鏈材料,以及針筒、針頭等醫療用品徵收關稅。同時,能源領域的電池、稀土礦物與太陽能電池板也被認為是潛在目標。

 

對全球貿易體系的潛在衝擊

 

    川普的關稅政策即使未進一步收緊,其不確定性仍對全球貿易帶來壓力。特別是在中美關係緊張的大背景下,川普曾提議對中國商品徵收高達60%的關稅,並針對墨西哥和加拿大商品徵收25%的稅率,要求其在移民及芬太尼問題上採取更嚴格措施。

 

據《彭博經濟學》去年的基準預測,從2025年夏季開始,可能會出現三波關稅上漲,其中對中國的徵稅將在2026年底前增加至兩倍,而對其他地區的關稅幅度較小,主要針對中間產品和資本產品,以減少對消費價格的直接影響。

 

企業應對策略與供應鏈變化

 

    由於政策的不確定性,部分企業已提前行動,包括提早下訂、改變供應商以及重新談判貿易合約。這一舉措導致進口商品激增,進一步加劇供應鏈的中斷和市場波動。

 

川普在未來兩週即將正式就職,屆時其政策的細節有望更為明朗。然而,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其關稅計劃已在全球經濟中掀起漣漪,影響貿易模式與利率走向的不確定性仍將持續。


全球市場的未來挑戰與台灣應對建議

 

    川普對普遍關稅政策的堅持顯示出其政策的強硬立場,但具體執行仍存變數。對全球市場而言,短期內的波動不可避免,而長期影響將取決於政策的細化與執行情況。 

 

台灣應對建議:


    作為全球供應鏈中的重要角色,台灣企業應積極評估川普關稅政策可能帶來的影響,特別是對於出口美國市場的電子零組件、半導體和其他高科技產品。具體而言:

 

1. 供應鏈多元化:  
   台灣企業應優化供應鏈布局,減少對單一市場的依賴,探索其他國際市場如歐洲、東南亞的合作機會。

 

2. 強化本地化生產: 
   對於需要出口美國的產品,考慮在美國本地進行生產或組裝,以避開潛在的高關稅。

 

3. 政策資訊追蹤: 
   台灣廠商應密切關注美國政策變化,特別是對電子產品、稀土材料及能源相關技術的進一步要求,及早制定應變方案。

 

4. 深化台美經濟合作:  
   台灣政府可加強與美方經濟交流,推動更有利於雙邊貿易的政策環境,例如透過貿易協議降低不確定性。

 

全球經濟格局正在快速變化,台灣企業只有保持靈活性和競爭力尤其在低碳產品的開發,才能在不確定的市場中抓住機遇、化挑戰為轉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