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如何應對全球稀土供應鏈挑戰:減少對中國依賴的策略與機會
圖靈學院/科楠/2024-09-25
隨著全球對科技產業的依賴日益加深,稀土元素的重要性日益凸顯。美國近期大力推動稀土供應鏈的本地化,期望擺脫對中國的過度依賴,特別是在國防、再生能源和電子產業上。中國目前掌控全球稀土的開採和精煉,並透過價格操縱維持其在全球市場的優勢,使得其他國家的開發項目難以競爭。美國的應對措施之一是支持在德州建設的Lynas稀土工廠,並加強國內稀土產業的投資與政策支持。然而,即便如此,美國仍面臨多方面挑戰,包括環境法規的限制、基礎設施建設的時間成本,以及市場競爭的壓力。
台灣作為一個高科技製造業強國,在全球供應鏈中同樣高度依賴稀土元素,特別是在半導體、再生能源設備及電子製造等領域。對於台灣而言,如何應對全球稀土市場的不確定性,並減少對單一供應國的依賴,已成為政策制定者和產業界需要深思的議題。
首先,台灣應考慮與美國、澳大利亞及歐洲等國加強合作,建立多元化的稀土供應鏈。這不僅有助於降低供應風險,也能透過技術轉移及產業合作,提升台灣自身的稀土精煉能力。此外,台灣也可以考慮投資本地或海外的稀土開採項目,為未來稀土供應提供穩定基礎。
稀土材料的回收利用技術也是一個值得投資的領域。隨著全球對環境保護的要求日益嚴苛,透過回收利用技術減少對新開採資源的依賴,不僅能減少環境影響,還能降低產業運營成本,提升國際競爭力。台灣的高科技產業具備良好的技術研發基礎,完全可以成為全球稀土回收領域的領導者。
台灣應考量如何應對中國在全球稀土市場的主導地位。雖然中國的市場支配力使得許多國家短期內難以完全擺脫其供應,但通過策略性合作與國際市場的多樣化布局,台灣可以逐步減少對單一供應來源的依賴,並在國際稀土供應鏈中找到新的立足點。
稀土作為關鍵性材料,不僅對科技產業的未來發展至關重要,也對國家的經濟安全構成潛在威脅。台灣應未雨綢繆,積極尋找全球合作夥伴,提升自主開採與精煉技術,並大力發展回收利用技術,為未來科技產業的發展奠定穩定的資源基礎。
延伸閱讀:Can the U.S. Break China’s Grip on Rare Earth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