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s in Turing Academy cover three major themes: ESG Net Zero Laboratory, AI Laboratory and Lean Management Laboratory. We will share articles on related topics from time to time. We also welcome students who are interested in the above topics to submit articles and share them with you. Insights (I want to contribute)

全球暖化2°C目標已成幻影?科學家警告人類正邁向災難性未來

 

 

圖靈學院
科楠
2025-02-15


氣候危機的警鐘:2°C目標已無法實現


    根據最新的氣候科學研究,科學家們發出最嚴峻的警告:人類社會試圖將全球暖化控制在攝氏2度內的努力已經「不可能」實現,地球正加速邁向無法逆轉的氣候變遷。這項令人震驚的結論來自於著名氣候學家詹姆斯·漢森(James Hansen)及其團隊發表的最新論文,進一步佐證了全球氣候變遷的加劇以及應對失敗的現實。


漢森博士是美國前NASA戈達德太空研究所(GISS)的主任,曾於1988年在美國國會首次提出全球暖化的科學證據,推動了全球氣候行動。然而,他現在的研究結果顯示,全球升溫的速度比科學家過去預測的還要快,這意味著2°C目標已經不可能實現,而這將對人類社會與生態環境帶來前所未有的災難。


全球暖化的加速:地球正在超越關鍵門檻


    科學家長期以來警告,全球暖化的臨界點主要集中在1.5°C與2°C之間。根據2015年《巴黎氣候協定》,各國政府承諾將全球氣溫升幅限制在1.5°C至2°C之內,以防止最嚴重的氣候後果。然而,2023年與2024年的全球平均氣溫數據顯示,地球的氣溫已經短暫突破1.5°C的門檻,而長期趨勢顯示,這一門檻將很快被永久突破。


漢森博士的研究強調,2°C目標「已死」,因為即使人類立刻停止所有化石燃料的使用,全球氣溫仍將持續上升。他指出,影響氣候變遷的核心機制並非僅限於二氧化碳(CO₂)排放,還包括氣膠污染的減少、極地冰層融化加速、森林火災頻率上升,以及海洋吸收熱量的變化。


減少氣膠污染,反加劇暖化速度


    傳統上,燃煤電廠、工業生產及航運業產生的大量氣膠(Aerosols如硫酸鹽微粒)能夠暫時反射部分太陽輻射,減緩全球暖化的進程。然而,隨著全球逐步淘汰燃煤發電、加強空氣污染控制,這些能夠短暫冷卻地球的氣膠大幅減少,意外導致全球暖化的速度加快。


漢森博士指出,這種「潔淨空氣悖論」使得全球變暖加劇,因為雖然減少氣膠對健康有益,但它也讓地球失去了一層保護,導致全球溫度上升速度更快。這種意外效應使得人類減少碳排放的努力受到挑戰,全球氣候政策面臨更複雜的困境。
潔淨空氣悖論並不是要阻止減少污染,而是提醒氣候與空氣污染控制需同步考量:


1.逐步減少污染:讓氣候適應減少氣膠的影響,而非突然去除。


2.發展低碳能源:減少污染的同時避免增加溫室氣體排放,如太陽能、風能。


3.碳移除技術(CDR):如直接空氣捕獲(DAC)、自然碳封存(如植樹及森林復育)。


美國川普政府的氣候政策與全球影響


    在全球努力應對氣候變遷的同時,美國現任總統唐納德·川普(Donald Trump)自2024年重新上任以來,再度推動一系列與巴黎氣候協定背道而馳的決策,使得全球減碳行動面臨巨大挑戰。


1.再次退出《巴黎氣候協定》(2025年):川普政府再次宣布美國退出巴黎協定,削弱了全球氣候合作的信心。


2.放寬環保法規:川普政府大幅削弱拜登時期的環保法規,包括放寬化石燃料企業的排放標準,允許更多煤礦與石油開採。


3.支持燃煤產業:川普多次公開表態支持燃煤產業,並推動「能源主導戰略」,試圖恢復美國的煤炭開採與出口。


4.削減清潔能源補助:川普政府削減對風能、太陽能等再生能源的補貼,使美國的綠能發展腳步放緩。


5.否認氣候變遷科學:川普政府多次質疑氣候變遷的科學依據,並在政府內部壓制相關研究。


這些決策不僅影響美國本土的碳排放,也對全球氣候行動帶來嚴重阻力。雖然部分州政府和企業仍在推動減碳行動,但川普政府的政策已讓全球暖化進一步惡化。


我們該如何應對?


    面對這一嚴峻挑戰,全球各國政府、企業與個人都必須採取行動:

  • 強化國際合作:各國應建立更嚴格的氣候承諾機制,確保氣候政策不受短期政治變遷影響。
  • 發展綠色經濟:投資再生能源與碳移除技術,以減少對化石燃料的依賴。
  • 倡導環保行動:個人與企業應積極參與環保行動,包括減少碳足跡、推動可持續發展。

 

    雖然2°C目標可能無法實現,但我們仍有機會避免更嚴重的氣候災難。現在,就是決定未來的關鍵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