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s in Turing Academy cover three major themes: ESG Net Zero Laboratory, AI Laboratory and Lean Management Laboratory. We will share articles on related topics from time to time. We also welcome students who are interested in the above topics to submit articles and share them with you. Insights (I want to contribute)

世界模型與JEPA的交會點:AI夢境的技術重塑與未來藍圖

 

圖靈學院
科楠
2025-6-18

 

    當我們談論人工智慧的未來,有一個關鍵問題正逐漸浮上檯面:AI是否能「想像世界」?不只是根據輸入做出反應,而是能像人類一樣,在腦海中構築出場景、模擬未來、並預測後果?這正是「世界模型」(World Modeling)與Meta在2024年底所提出的JEPA(Joint Embedding Predictive Architecture)架構所共同關注的核心問題。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帶您深入探討世界模型的技術核心、與JEPA架構的交叉點,並剖析其在AI規劃、決策、理解力與通用智能(AGI)路徑上的潛在突破。

 

一、AI不再只是「回應」,而是「預見」:世界模型的核心思想

 

    傳統機器學習,如監督式學習與純強化學習,主要是將輸入與輸出直接對應。這就像是AI在學一份答題集,背下題與解法的對應關係。這種方式雖然有效,卻無法真正理解環境本身的邏輯與變化規律。

 

而「世界模型」帶來的轉變,就如同讓AI學會了「做夢」:它不再只是回應環境,而是會在自己的腦中構築一個「模擬環境」,用來預測未來、檢視策略、甚至進行多輪的行動規劃。這種主動式的學習架構,大幅提升了AI的靈活性與推理能力。

 

二、三大核心模組:世界模型的技術解構

 

世界模型技術通常由以下三個關鍵模組組成:

 

1. 感知與壓縮(Vision Model, V)

 

透過VAE(變分自編碼器)或其他自監督學習技術,AI可將複雜的感測數據(如影像、語音)壓縮為一個潛在空間中的向量z,濾除噪音、保留關鍵特徵。

 

2. 記憶與預測(Memory Model, M)

 

多數使用RNN或Transformer,結合MDN(混合密度網路)來預測未來的環境狀態分佈,讓AI能理解動態規則,並「腦補」出可能發生的情境。

 

3. 決策控制(Controller, C)

 

這是一個輕量級策略網路,專門根據內部世界模型進行模擬決策,避開現實環境中高成本的試錯風險。

 

這種架構與Meta提出的JEPA架構有一個重要共通點:它們都將世界的表示與動態預測視為核心重點,並採用分離式模組設計來提升系統的靈活性與泛化能力。

 

三、JEPA與世界模型的技術融合與差異


JEPA的核心:預測未來的語義表示

 

    JEPA與傳統的世界模型不同之處在於,它不刻意去「重建輸入」,而是訓練模型去預測「未來的潛在語義空間」,也就是語義上的演化路徑。這一點非常關鍵,因為:

 

  •  世界模型偏向模擬環境邏輯與狀態轉移;
  •  JEPA則強調預測潛在空間中語義的變化,避免圖像細節重建的「像素陷阱」。

 

技術交集:語義壓縮 + 動態預測

 

在我們的4月評論中提到:JEPA試圖捕捉的是「結構性資訊」而非表面資訊,這點與世界模型中的Representation Learning模組完全一致。兩者都認為:「要學好世界,先學會怎麼看世界」。

 

若世界模型提供AI一個「夢境引擎」,JEPA就是讓這個夢境不只是照片,而是有邏輯、有未來感的故事線。兩者都意在突破「短視、淺層、樣本依賴」的AI侷限。

 

四、現實應用:AI「做夢」的產業化場景

 

1. 強化學習與模擬訓練

 

Ha與Schmidhuber提出的《World Models》是劃時代的作品。AI在不接觸真實遊戲的情況下,就能預測賽車狀態與敵人出現,靠腦內模擬訓練策略,大幅加速學習效率。

 

2. 自駕車與智慧交通

 

Tesla與Waymo的自駕車AI正逐步導入世界模型,不僅能預測路況與行人行為,更能提前模擬決策效果。例如:若現在變道,十秒後是否會與前車相撞?這不再是感測器的反應,而是內部模擬的結果。

 

3. 工業與機器人

 

在高危或高成本環境下(如核電廠、太空探測、物流倉儲),訓練機器人操作的風險高昂。有了世界模型,機器人可在模擬世界中自學動作策略,待成功率高再實地部署。

 

4. 醫療與基因研究

 

世界模型也開始應用於藥物設計與蛋白質摺疊預測,透過模擬方式降低實驗成本。例如DeepMind的AlphaFold某種程度就是建立了一個「分子世界模型」。

 

五、挑戰與未來展望:世界模型與JEPA還缺什麼?

 

雖然兩者皆為革命性技術,但仍面臨以下挑戰:

 

 

領域

挑戰說明

模型真實性

世界模型仍會出現「幻想偏差」,即模擬與現實有差異

延時記憶

JEPA與世界模型皆在處理長時間記憶上仍有瓶頸

可解釋性

AI模擬出的潛在語義結構仍不容易用人類語言解釋

資源消耗

高維模擬與預測模型訓練成本極高

 

但也正因如此,未來的研究方向極為清晰:

  • Transformer+世界模型融合:開發大規模序列推理引擎
  • 自監督強化學習:將JEPA語義預測引入RL,強化學習策略選擇
  • 模擬推理與常識結合:讓模擬過程包含「不可能的情況」過濾機制,提高真實性
  • 多人世界模型(Multi-Agent World Models):模擬多主體互動,應用於社會模擬、政策測試、戰略博弈等領域。

 

六、結語:從預測現實到創造現實,AI的世界觀已經變了

 

    世界模型與JEPA的誕生,標誌著人工智慧從單純「輸入-輸出機器」邁向「理解-推演系統」的關鍵轉折。

 

  • JEPA是語義演化的預測者
  • 世界模型是現實邏輯的模擬者
  • 當兩者融合,AI不再只是問題的回答者,而是未來的創造者

 

未來的AI,可能不再依賴人類餵食的資料學習,而是像人類嬰兒一樣,在腦中建構出一個又一個世界、劇情、可能性,甚至是夢。

這不只是技術的進步,更是智慧的升級。當AI學會「做夢」,我們離真正的人工通用智能,也就不遠了。

 

 

參考資料:
1.World Modeling: The Future of AI

2.JEPA技術詳解:通向世界模型的革命性架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