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s in Turing Academy cover three major themes: ESG Net Zero Laboratory, AI Laboratory and Lean Management Laboratory. We will share articles on related topics from time to time. We also welcome students who are interested in the above topics to submit articles and share them with you. Insights (I want to contribute)

WordPress的權力陷阱:當開放原始碼淪為一人帝國的代價

 

 

圖靈學院
科楠
2025-2-22

 

    應該大部份的人如果想建立自己的Blog或網站,免費網站架設在Google搜尋中,跳出來的第一個,就會是 “WordPress" ,所以,如果有一個人能單方面切斷全球40%網站的更新權限,你相信嗎?這不是科幻小說的情節,而是2024年秋季真實發生在開放原始碼世界的戲劇性事件。當WordPress創始人Matt Mullenweg與託管巨頭WP Engine爆發法律戰,並動用程式碼特權封鎖對手時,這場被稱為「WordPress憲政危機」的衝突,赤裸裸地暴露出開放原始碼運動中潛藏已久的權力黑洞,我們今天就來帶大家了解一下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從咖啡館實驗到數位帝國:WordPress的崛起悖論

 

    2003年,19歲的Matt Mullenweg絕對想不到,他基於b2/cafelog修改的部落格系統會成為吞噬全球網路的巨獸。憑藉著開放原始碼的基因,WordPress迅速席捲市場,2024年已主宰8.1億個網站,相當於每2.5個網頁就有1個運行在其架構上。這種爆炸性成長的背後,存在著精妙的制度設計——GPL授權允許自由修改,但核心程式碼的控制權始終掌握在Mullenweg創立的Automattic公司手中。

 

這種「開放中的集權」模式曾備受讚譽。當其他開源專案因決策分散而陷入混亂時,WordPress在「終生仁慈獨裁者」(Benevolent Dictator For Life)體制下保持高效發展。Mullenweg如同數位世界的凱撒,既慷慨開放程式碼,又透過商業子公司Automattic掌控著WordPress.com、WooCommerce等關鍵生態位。這種微妙平衡,直到2024年9月與WP Engine的衝突才被徹底打破。

 

程式碼即權力:封鎖WP Engine事件的政治隱喻

 

    當Mullenweg以「威脅開源生態」為由,強制接管WP Engine開發的ACF插件並封鎖其客戶端更新時,整個科技界為之震動。這不僅是商業競爭,更是一場關於開源本質的憲政危機——當專案創始人同時身兼商業公司CEO,他手中的程式碼控制權究竟屬於公共財,還是私人武器?

 

從技術層面看,Mullenweg的行動完全合法。GPL協議賦予他接管衍生作品的權利,就像Linux之父Linus Torvalds有權否決核心程式碼的提交。但問題在於,當這種技術權力與商業利益高度重合時,所謂的「仁慈獨裁」便顯露出專制本質。Automattic旗下的WordPress.com直接與WP Engine構成競爭,封鎖行動與其說是捍衛開源精神,不如說是利用協議漏洞打擊對手。

 

更令人不安的是事件引發的寒蟬效應。當WordPress用戶突然發現,他們的網站生殺大權竟繫於一人意志,這種「數位封建制」的荒謬性便無所遁形。正如著名開發者David Heinemeier Hansson(DHH)所言:「我們以為在建造數位家園,其實只是租用Mullenweg帝國的殖民地。」

 

開源神話的結構性矛盾:當公共財遇上私人資本

 

    WordPress危機實質暴露了開源運動的深層悖論:如何在保持社群協作的同時,防範權力與資本的寡頭化? 從表面看,WordPress完美體現開源價值——全球數萬開發者貢獻程式碼、5.8萬個插件形成繁榮生態。但深入觀察會發現,關鍵基礎設施仍被Automattic壟斷:

 

1. 商業套件的戰略包圍:Jetpack插件內置網站加速、安全防護等核心功能,卻同時強制綁定WordPress.com服務。這種「開源為餌,服務為鉤」的策略,使Automattic年收入突破5億美元。


2. 生態話語權的隱形控制:透過主導核心開發團隊和WordCamp官方活動,Automattic實質掌握著插件審核標準與開發方向的否決權。


3. 協議條款的雙面性:GPL協議本為防止商業壟斷,卻被反向操作為「合法掠奪」競爭對手的工具。ACF插件事件正是此種矛盾的爆發。

 

這種「開源封建主義」的危險在於,它創造出一個看似開放、實則階級分化的生態系統。普通開發者如同數位農奴,免費貢獻程式碼卻無權參與治理;而Automattic則憑藉協議特權,將社群智慧轉化為商業護城河。

 

技術停滯與帝國黃昏:WordPress的慢性死亡

 

    諷刺的是,這場權力鬥爭的爆發,恰恰掩蓋了WordPress作為技術產品的結構性危機。當Mullenweg忙於鞏固帝國版圖時,這個統治網路20年的CMS系統已顯露疲態:

 

- 性能困境:未安裝快取插件的情況下,WordPress平均載入時間達3.2秒(來源:HTTP Archive),遠遜於Webflow、Ghost等現代競品。
- 創新停滯:古騰堡區塊編輯器推出6年後,仍被62%的開發者評為「難用且笨重」(2024 WP Tavern調查)。
- 商業化矛盾:WooCommerce佔據39%電商市場,但其核心程式碼仍缺乏原生商品規格管理,迫使商家依賴外掛插件。

 

更致命的是,Automattic的商業策略正在扼殺開源生態。當Jetpack插件變成強制推銷的臃腫工具,當WordPress.com的定價比競爭對手高出30%,所謂的「開放精神」已淪為市場壟斷的遮羞布。

 

分叉時刻:開源社群能否重拾革命精神?

 

    面對權力失控與技術僵局,WordPress正迎來歷史性抉擇。越來越多的開發者呼籲建立真正去中心化的分叉版本,例如「OpenWP」運動試圖剝離Automattic的控制權。這讓人不免想起MySQL與MariaDB的故事——當開源專案被商業利益綁架時,社群自救往往是最後出路。

 

但分叉絕非萬靈丹。缺乏統籌的社群可能重蹈OpenOffice的覆轍,在分裂中耗盡能量。真正的解決方案或許在於制度改革:借鏡Linux基金會模式,將WordPress治理權移交給中立的非營利組織,並建立開發者議會制衡創始人權力。

  
WordPress危機不僅是單一專案的治理失敗,更是整個開源運動的成年禮考驗。當Mullenweg用GPL協議封鎖競爭對手時,他親手戳破了「開放原始碼等同民主」的浪漫想像。這場鬧劇提醒我們:沒有制衡機制的開源專案,終將淪為獨裁者的數位玩具。或許正如網路先驅Eben Moglen所言:「自由的程式碼,需要自由的制度來守護。」WordPress的命運,將取決於社群能否從Mullenweg的帝國迷夢中覺醒,重新奪回屬於公共財的數位主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