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s in Turing Academy cover three major themes: ESG Net Zero Laboratory, AI Laboratory and Lean Management Laboratory. We will share articles on related topics from time to time. We also welcome students who are interested in the above topics to submit articles and share them with you. Insights (I want to contribute)

AI風暴襲來:五大行業將於2026年前全面被AI接管!你的工作安全嗎?

 

圖靈學院
科楠
2025-6-24

 

    根據《Forbes》與《Goldman Sachs》預測,全球將有高達3億個工作面臨被AI取代的風險。這場無聲無息的變革,正在從「科幻預言」變成「現實倒數」。

 

英國作家 Tony Momoh 在其2025年6月的觀察文章〈5 Industries AI Will Completely Take Over by 2026〉中直言:「機器人不再是未來式,它們已經開始領薪水。」本文將以他提出的五大受衝擊行業為主軸,結合實際案例與市場趨勢,剖析AI如何正悄悄吞噬整個職場生態。

 

1.法律與合規:律師的對手不再是對手,而是演算法

 

    還記得過去律師每小時收費500美金的黃金時代嗎?現在這些任務,AI幾秒就能完成。

 

真實案例:

 

國際知名律所 Linklaters 已採用AI工具協助合約審閱,只需幾分鐘即可完成原本需耗時數小時的作業流程。

 

誰首當其衝?

 

  • 合約審查員
  • 法律助理
  • 法規遵循人員
  • 文件管理秘書

 

AI工具如 Harvey、DoNotPay 正在取代基層律師的工作:傳統人工每日頂多審閱20份合約,AI卻能以99.7%準確率批量處理2000份。

 

❝「連起草雇傭法的職業,自己也難逃被裁的命運。」Tony Momoh 在文章中語帶諷刺地指出。❞

 

2.財會與金融:不會打瞌睡的AI,正改寫帳本世界

 

    會計師的敵人,不是稅改,也不是景氣,而是算力超標的AI軟體。

AI財會範例:

 

  • MindBridge AI:以機器學習偵測企業財務舞弊
  • AppZen:自動化稅務報表與費用控管流程
  • JPMorgan COIN:將原需36萬小時的合約分析縮短至幾秒,等同裁撤180名員工

 

受到衝擊的職位:

 

  • 會計師與審計人員
  • 財務分析師
  • 稅務報表與報繳人員
  • 預算與費用管理部門

 

❝「不再是John Smith會計師,而是GPT-4會計模組。」這是Tony Momoh對其老會計師朋友遭AI取代的感嘆。❞

 

3.醫療行政:非臨床職位,已遭演算法「照料」

 

    醫療前線的醫師與護理人員暫時安全,但辦公室後方的行政團隊,卻正悄然減編。

 

真實案例:

 

Anthem 健康保險公司 使用AI每年處理超過2億筆保險申請,將流程從數週縮短為數分鐘,節省30%的行政成本

 

面臨淘汰的職位:

 

  • 病歷編碼與建檔人員
  • 醫療保險理賠員
  • 病患預約與資料錄入專員
  • 醫療審查與授權作業人員

 

AI不需要懂得「同理心」,只要能比人類更快、更準地完成重複性流程就夠了。這也讓整個「醫療行政」產業面臨被大規模重塑的風險。

 

4.客服與呼叫中心:客服小姐已由語音機器人接手

 

    你最近一次打電話給客服,是不是被語音機器人「完美處理」?這不是巧合,而是趨勢。

 

實例說明:

 

美國銀行 Bank of America 的虛擬助理「Erica」每年處理超過10億筆客戶互動,等同數千名客服人員

 

哪些職位正快速消失?

 

  • 客服電話接線員
  • 網路即時客服
  • 技術支援專員
  • 客戶資料管理與回報人員
  • 客服主管與排班管理者

 

AI客服從不生病、不抱怨、不罷工,還能同時應對上萬個查詢。企業再也不想花錢維持耗能巨大的呼叫中心。


5.內容創作與資料管理:不是每位作家都有未來

 

    文案寫手、資料分析員、社群小編——過去以為是「創意」導向、不易被取代的職位,現在也被機器學會了。

實例觀察:

 

美聯社 Associated Press 利用AI自動撰寫財報摘要與體育賽事報導,每年生產上萬篇內容,取代了數十名新聞編輯

 

高風險職種:

 

  • 文字工作者與編輯
  • 基礎平面設計師
  • 資料輸入與轉錄員
  • 社群經營者
  • 行銷內容編排與報表撰寫

 

AI不會靈感枯竭,也從不遲交稿件。企業偏好效率與穩定,而非人類情緒與靈感起伏。

 

結語:機器人時代不是未來,而是「現在進行式」

 

    根據麥肯錫報告,到2030年,全球將有8億個工作面臨AI自動化衝擊,70%的勞工認為AI將改變他們工作內容30%以上。

 

那麼我們該怎麼辦?

 

你有兩種選擇:

 

1. 與AI共存:

  • 學習AI工具(如ChatGPT、Notion AI、Midjourney)
  • 將時間轉向策略性、創造性、情感性任務
  • 培養複雜問題解決力與人際關係管理力

 

2. 被AI取代:

  •  堅持重複性工作流程
  •  抗拒數位工具與技術升級
  •  等待下一波裁員潮到來

 

「效率不會寄慰問卡給你。」Tony Momoh 的話或許冷酷,但卻一針見血。

 

如您正身處上述五大行業之一,不妨現在就問自己:「我準備好了嗎?」

 

AI不是對手,而是你未來最強的合作夥伴。與其害怕被取代,不如現在開始主動進化。

 

 

資料來源:

Medium:Momoh, T. (2025). 5 Industries AI Will Completely Take Over by 2026.